猪价持续“探底”,拐点何时到来?

Connor 币圈网 2025-09-30 1 0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消费者发现,猪肉价格便宜了。鲜五花肉每斤12.8元、小里脊肉每斤16.9元、颈背肉每斤12.9元、后腿肉每斤12.9元、前腿肉每斤11.9元,这是济南市历下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9月28日的普通猪肉售价。

放眼全省,据行业监测,今年第39周(9月22日—9月28日),猪肉均价为每斤12.05元,这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6.2元每斤降低了4.15元,比今年第28周(7月7日—7月13日)的13.16元每斤降低了1.11元。

猪肉价格下跌为哪般?对养殖户有什么影响?接下来还会“跌跌不休”吗?记者近日深度采访有关部门、生猪养殖大户和业内权威专家,回应社会关切。

为何持续下跌?

产能过剩与消费疲软的双重挤压

与消费市场上猪肉价格越来越便宜相对应的,生猪的价格持续承压下行。据山东省畜牧总站定点监测数据,第39周全省肥猪出栏均价为每斤6.53元,同比降低30.25%,环比降低2.03%,创年内新低。

“今年以来的猪价,呈现出一个不规则的‘M’形走势。”山东省畜牧总站统计检测室主任、正高级畜牧师胡智胜介绍,整体来看,年初,受春节的带动,猪价略有回升;之后,呈下行趋势,4月到达一个小低点;5月有所回暖上升,较高的时候每斤7.5元左右;6月又开始震荡回落,到现在在持续“探底”。

为何猪价持续下跌?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本轮下跌主要是因为产能大于需求。

猪价持续“探底”,拐点何时到来?

先看生猪产业链的“源头产能”——能繁母猪,它通过繁殖产生仔猪,仔猪经过育肥后成为商品猪以供屠宰消费。它的存栏量是生猪供给的前置指标,领先10个月,直接影响未来生猪出栏量及价格。

据了解,2024年末,全省能繁母猪存栏288.7万头,同比增长0.3%,高出正常保有量(260万头)11.0%。而且,其繁殖能力持续提升,每头母猪一年能产活仔猪的数量达到20头左右,比以前提高了7头左右,这为现在生猪供给增加、猪价下跌“埋下了伏笔”。

展开全文

再者,一种“平台+放养团队+家庭猪场”的新型生猪放养模式悄然兴起——平台公司负责整合饲料、种苗、兽药等资源,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养殖户就只专注于养殖育肥。在精细化分工以及技术支撑下,肥猪的成活率和日增重都有很大提高,相应的整体生猪产能就上来了。

而另一方面,进入夏季后,猪肉消费市场往往会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这是因为这时消费者对饮食的需求转向“清淡、低脂、易烹饪”,加之各类处于丰收季的蔬菜、水果能满足消费者对“时令鲜味”的追求,从而分流了部分猪肉消费需求。

因此,市场猪肉供应充足,遇上消费季节性回落,两者共同作用下,导致价格持续下行。

对养殖户影响几何?

亏损虽迟但到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生猪价格下跌,给消费者带来利好,但是会影响生猪养殖户收益。

来看养猪户的“收益晴雨表”——猪粮比价,也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比如某天生猪价格是每斤7元,玉米的批发价是每斤1.2元,那猪粮比价就是7÷1.2=5.83,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养猪的“赚钱指数”。

行业里有个大概的“盈亏线”:一般猪粮比价在6:1左右是个坎儿。如果比价高于6:1,比如达到7:1,说明生猪价格相对玉米更贵,卖猪的钱比喂猪成本高,大概率能赚钱;要是比价低于6:1,比如跌到5:1,意味着卖猪的钱连喂玉米的成本都快不够了,养猪成本可能盖过收益,养猪户就可能赔钱。

据监测,第39周,我省猪粮比价为5.35:1,同比降低34.84%,环比降低1.65%。

位于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肖家村的磊山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存栏1000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0头。9月26日,公司负责人景磊张罗着卖了30头肥猪,出栏价每斤6.5元。他算了一笔账,从母猪产下小猪,到育肥到260斤左右出栏,其间的一系列饲料、防疫、人工、水电等所有成本平均每斤在6.5元—6.7元,“算是基本回本了。”

而相比于自繁自养,外购仔猪育肥养殖的情况要糟糕一些。位于章丘区刁镇街道高明村的养殖大户刘立冬,今年5月买入了800头30斤的仔猪,每头价格是550元,这块费用再加上养殖的各项成本,要比自繁自养成本多一些,平均下来每斤在6.7—6.8元,若按照目前每斤6.5元的价格出栏,一头260斤的猪就亏损52—78元。因此,他最近还没有出栏的打算。

猪价持续“探底”,拐点何时到来?

从全省来看,今年第38周自繁自养头均利润约10元,接近盈亏平衡;外购仔猪育肥模式养殖,头均亏损约100元。第39周自繁自养也陷入亏损,头均亏损约20元;外购仔猪育肥模式养殖,头均亏损约110元。

胡智胜分析,猪价已经连续几个月下行,但其实由于生猪养殖成本是降低的,这也延迟了亏损到现在才出现。根据2024年的测算,全省生猪的平均养殖成本大约在每斤7.5元,而现在因为饲料粮价格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成本大约每斤6.5元—7元。正是由于成本端的不断下移,规模养殖企业利润或许仍存。

未来走势如何?

建议不要压栏赌行情

采访中,有的养殖户表示,养得差不多了就想抓紧出栏,不然成本一天天增加,万一猪价还继续降,亏损就会更大;而也有的养殖户认为,眼下这段时间不是出栏的好时机,想再等等看后面会不会涨上来。

其实,这两种心理,都反应出了养殖户对价格走势的普遍担忧。而这种悲观情绪,从仔猪的价格也可见一斑。

据监测,我省仔猪价格连续22周弱势走低,第39周仔猪销售均价为每斤12.7元,同比降低30.18%,环比回落5.03%。“养殖户普遍认为,现在购入仔猪,养上四个多月以后,整个市场上生猪出栏量仍然很大,价格就上不去,所以导致他们现在补栏的积极性就不高,仔猪的价格也就持续承压回落。”胡智胜说。

猪价持续“探底”,拐点何时到来?

接下来,市场行情会怎么走?

胡智胜分析,短期看,随着国庆、中秋双节到来,消费需求可能会对猪价有所拉升,但由于大的产能压力仍存,这个“反弹”不会是“反转”,提振效应有限。后续,到了四季度,由于冬季猪肉消费增加,再加上政策调控下产能去化加快,供需之间会形成“绞力”,表现在价格上会是一个震荡上行的过程,预测年底会有所回暖向好,但暴涨概率低。

养殖户当下该如何应对?

胡智胜建议,不要盲目压栏赌行情,把握好正常的养殖节奏,合理安排出栏计划,控制成本,确保现金流、“落袋为安”。

从更长远来看,胡智胜认为,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一方面,提升育种水平,塑强种猪体系;另一方面,做强猪肉深加工,消化过剩产能,这将有利于整体提升生猪产业的效益。

(大众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