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币》纪录片解说素材 1080P全9集

Connor 币圈网官网 2024-10-14 17 0

《沙币》纪录片解说素材 1080P全9集

沙钱海胆纪录片《沙币》讲述我们在海滩漫步时,常常会发现一些神秘的“贝壳”,它们洁白而纤薄,圆盘形骨骼上镶嵌着美丽的花瓣样图纹。它们究竟是何物,是美人鱼身上掉落的饰品还是亚特兰蒂斯人遗失的古币?

这些“假贝壳”的真身,是一类长得超扁的海胆。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海胆看上去像团起来的刺猬;不过,除了常见的球形海胆,海胆家族里还有一些另类的角色,它们的骨骼呈小圆盘形,因此也被称为沙币、沙钱或海饼。

沙币在全球的热带和温带海域都有分布,一般生活在潮间带至浅海的泥沙表面,有时也会将自己浅浅地埋藏于泥沙之中,某些种类甚至能生活在3000米水深的海床上。海浪将死去的沙币冲上沙滩,暴露在烈日下风化成洁白的骸骨,留下的只有人们的疑惑,让人难以想象世界上竟存在如此神奇的物种。沙币和那些球形海胆一样,几乎全身都封闭在矿物质的外壳里,整个外壳被无数棘刺所包裹。不同的是沙币的棘刺细小且呈绒毛状,根据种类不同,还会呈现绿色、棕色、紫色等不同颜色。同属棘皮动物的海胆和海星代表了典型的腕足愈合和腕足分离两种进化方向,海星的五条腕足在海胆身上演化成了五辐对称相间的步带区,这些步带区也在沙币外壳上“烙上了”五片花瓣状的图案。

海胆外壳表面的棘刺不是固定不动的,它们以球窝关节与底部筛板相连,海胆可以依靠众多棘刺和黏性透明的管足来挪动身体。沙币的细小棘刺也可以以一定角度摆动来翻挖泥沙,让自己缓缓潜进沙中,而管足则主要用作于气体交换和摄食。沙币能用棘刺将身体抬起,在泥沙上缓慢爬行,看上去就像一台迷你的扫地机器人。不过,身形扁平的沙币如果不紧贴海底,很容易会被海浪掀个底朝天。但是它们会运用棘刺挖动泥沙,将迎着海浪的一面以一定角度微微翘起,再借助海浪的冲击力将自己翻正过来,很难想象如此简单的生物也会有这样的智慧。

沙币通常都大片大片地群居生活,道理很简单,因为对于行动缓慢的生物,只有这样才容易找到“对象”。沙币雌雄异体,和球形海胆一样,生殖腺发育成熟后,雌雄沙币感受到了使命呼唤,在某个月黑风高夜同时向海水中排出卵子和精子,在这样一个充满着爱意的星辰大海中完成繁衍大业。沙币的幼体也呈小火箭状,它们会在海水中浮游生活并经历各种变态,直到硬壳形成后沉入海床生活。沙币主要以藻类、甲壳类幼虫、桡足类以及有机碎屑为食,它的口位于没有花瓣图案的腹面(也称口面)中央,口面的棘刺表面布满了毛发般柔顺的纤毛,纤毛具有一定黏性,可以将管足捕获的食物颗粒慢慢挪送到口中。和球状海胆不同,沙币的肛门并不在反口面中央,而是同在腹面靠近外壳边缘的位置。

科学家发现,沙币幼虫能通过感受各种细微的变化来防备鱼类等天敌的攻击,比如感测海水中溶解的鱼类粘液的浓度。当它们感测到鱼类粘液浓度变高,就通过无性繁殖的克隆方式量产另一个自己。这既增加了个体数量,又减小了单个个体的体积,大大降低了沙币幼体被捕食的几率。不过,逆天的自我克隆技能也有不利的方面。科学家发现,自我克隆产生的幼虫大小只有原本幼虫大小的三分之一,这些克隆出来的幼虫由于体型变小,自我保护的能力也会相应降低。但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让人不得不再次感慨生命的智慧。

本文资源来源:135纪录片官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