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时评丨“天才少女”姜萍落幕,普通人姜萍未完待续

Connor 币圈网交易app 2024-11-05 2 0

在天才的故事里,谁是天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才的命运。要热血,要逆袭,要“以下克上”,要“大闹天宫”,这才是大家喜欢的“天才”。

零度时评丨“天才少女”姜萍落幕,普通人姜萍未完待续

撰文 | 张森

01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个数学竞赛中横空出世的“姜萍”就像一面旗帜,有人拿她呼吁“教育改革”,有人用她宣扬“大学无用”,有人感慨“沧海遗珠”,有人喟叹“生不逢时”。

好在真相来得不算太晚。根据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的情况说明, 姜萍的老师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姜萍提供帮助,违反了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当“天才少女”姜萍跌落神坛,我们开始在满地鸡毛里寻找,谁才是这场狂欢的始作俑者?

主办方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称,“将认真听取各方的批评和建议,吸取教训,优化规则”。同时,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也发布了情况通报,“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至于姜萍,校方通报中提到“恳请广大公众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包容和爱护”。

如果“帮助学生作弊”是教师王某某的个人行为,那他的动机是什么?网传王某某前后更换了三个账号参与预选赛答题,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成绩便于申博,可是冒用他人信息答题, 即使获得了再好的成绩,也对王某某申博无益,这个说法明显不合逻辑。

最重要的是,曾经的天才少女,聚光灯下的主角,此刻游离在所有人视线之外。姜萍去哪了?有人说,姜萍老家的宅子都荒废了,院子里杂草丛生。还有人说,姜萍去了制帽厂上班,负责踩缝纫机。她本不是被人顶礼膜拜的“天才”,却在采访视频里承认了自己的成绩,或许当初只是骑虎难下,但目前看来, 姜萍似乎是这场闹剧里最大的受害者,她也承受了最大的质疑和声讨的炮火。

舆论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把尺子,但大多数时候,它是一柄剑,一把枪,或者一口黑锅。背上黑锅的不止是姜萍,还有姜萍背后的“中专少年”。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人生,似乎已经提前锁定了车间、工厂、缝纫机。数学竞赛初赛排名十二的姜萍掀起了惊涛骇浪,排名第一的徐啸宇却无人质疑,在“天才”和“中专”之间,有一条基于“经验”与“偏见”的不等式。成年人的傲慢与功利,年轻人的迷茫与焦虑,都在这条隐形的“天才不等式”里,被归纳、被总结,成为当代社会的“学历焦虑”。

02

2023年4月,一则名为“硕博毕业人数首超本科”的新闻登上热搜,瞬间引发全网热议。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的研究生毕业人数将首次超过本科生,出现本研倒挂现象。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179万。在读博士研究生人数达到61.2万人,预计2025年研究生招生数量将突破150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预计突破20万人。近年来,外卖、出租车甚至保洁、保安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接连出现本硕学历,许多人逐渐感受到“学历贬值”带来的真实压迫。

中考焦虑分流,高考焦虑院校,大学毕业焦虑就业和考研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天才少女”姜萍的出现,让我们惊醒,她不是真正的天才,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固又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固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山月记》里的寓言,仿佛跨越了一个世纪,把愁绪洒向了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一方天地。让我们看到,能够治愈学历焦虑的,不只是更高的学历。

天才少年姜萍落幕,普通人姜萍未完待续。在人生无数个未完待续里,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学历也并非终点,而我们要去的地方,不该被终点所限。

撰稿 | 张森

排版 | 卢林涛

编审 | 杜梦思

审发丨石昌晗

评论